2月25日,市政协原副主席、市“三会”首席名誉会长顾森贤,市政协原副主席、市“三会”高级顾问朱剑伟赴新誉集团有限公司,围绕落实中央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、下一步怎么干,进行了深度调研。 
参加调研的有原市政府副秘书长顾全栋,市“三会”执行会长田晶华,市“三会”执行秘书长张燕。 这次调研别开生面,从新誉集团的“渔光曲”开始。去年8月,新誉集团以打造“农业新质生产力”的新思路,启动实施苏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集中式“渔、光、旅”互补项目。顾森贤、朱剑伟一行首先来到位于前黄镇的项目现场,在这里看到占地9000多亩的工地上,推土机轰鸣,风力发电塔架耸立,已建成的智能化鱼池整齐划一,初具规模,让人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的生气和良好的发展前景。 
新誉集团党委书记戈亚琴介绍说,新誉渔光一体化项目是一个以新思路、新技术、新标准规划建设的项目,采取的是“水上发电、水下养殖”的“一地两用”模式,水下实行绿色养殖、生态水产,池塘标准化改造,养殖尾水无排放无污染,真正做到产品安全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;水上与绿色能源相融合,建设光伏发电“渔光一体”项目,总装机容量可达520兆瓦,建成后将为区域发电提供重要支撑。项目还融入了现代旅游元素,目标是打造高端旅游景点,为常州旅游发展增光添彩。戈亚琴说,我们是农民的儿子和女儿,对农业始终有感情,通过依托渔光一体项目,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尽一份力量。 
听了介绍后顾森贤说,新誉集团的农业项目是一个大手笔,展示的是企业在变局中破局、在跨界中跨越的创新实践。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经营,通过引入先进的工业理念和技术,实现传统水产养殖向产业化、智能化、数字化、生态化转型;通过跨界合作,推进绿色渔业与绿色能源深度结合;通过产业链拓展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这些不仅对提高老百姓消费水平、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水产、支持农业现代化探索了一条新路径,而且对加快武进区发展及改善生态环境面貌也是一大贡献。 接着,戈亚琴又介绍了新誉集团的情况。她说,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是一股春风,一股暖流,让我们民营企业倍感振奋。新誉集团从轨道交通零部件制造商起步,经过多元化板块布局,成为专业轨道交通、航空航天、新能源、智能制造等六大核心业务的企业集团。我们以创新促创业、稳实业,在创新驱动中化解规避转型风险,锻造“新誉工匠”品质,打造“技术引进-消化吸收-反向输出”的闭环,坚持走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,先后荣获了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中国工业大奖的荣誉。我们深深体会到,企业只有不断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到实现自主创新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,戈亚琴说,在发展中我们也遇到不少困难,如何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个痛点。虽然面对困难,但我们不放弃、不松劲、不动摇,有信心也有基础实现新跨越。 顾森贤说,新誉集团是常州民营企业的标杆。在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变革的双重挑战下,企业始终以创新的前瞻性抢抓新赛道,构建技术开发的全链条生态,推进生产要素的组合和资源的全球化配置,实现了从“地面铁轨”到“太空经济”、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定义、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世界智造”的转型蝶变。新誉集团为我们提供了在“坚守实业中开创新局、在全球竞争中占居领先”的样板。 顾森贤说,贯彻落实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,民营企业面临着坐顺风车“活下去”、还是创新路走在前的抉择,这实质上是短期生存与长期价值的一种博弈。坐“顺风车”只能跟着人家的技术、跟着国外的技术跑,企业也能“活”下去,但这种“活”只是维持现状、是“生存陷阱”,缺乏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。对于民营企业来说,不仅要“活”下去、更要“活”得好,不仅要“坐车跟跑”、更要“开车领航”,树立民族自信心,在创新路走在前上有“定力”,在技术突破上有“定标”,在产业高端上有“定制”,真正使企业在拥有核心竞争力方面有所建树。 顾森贤指出,创新路的核心是围绕打造新质生产力,追求技术创新、管理创新、产品创新、产业链创新和市场模式创新,敢闯“无人区”,不断改写规则,形成自己的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。创新的路并不好走,需要投入,需要承担风险,更需要有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,帮助企业解决好对政策看得见、拿不到的苦恼,让企业能够在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实现健康发展、高质量发展。顾森贤说,市“三会”要通过总结宣传新誉集团这样一批“创新路走在前”的企业,更多地为全市民营企业呐喊助跑,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。 
在调研中,朱剑伟也充分肯定了新誉集团的创新精神和成功做法,认为新誉集团“有创新创造的基因、有行业多元的格局、有干事立业的激情”,走出了一条“破局-跨界-超越”的高质量发展之路,对常州所有的企业都有示范作用。
|